昼读夜守——青春有担当,志愿正当时!——记郑州工商学院志愿者胡波
日期:2020-03-07  作者:[db:发布人] 来源:  浏览量:14624

胡波,郑州工商学院工学院网络工程1801班学生,郑州工商学院兄弟连成员。在防疫特殊时期,暂住在上海嘉定区的亲戚家的他,却活跃在当地疫情防控工作前线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,在基层防疫一线践行着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!

图片1.png

认真工作的胡波

胡波在校是大家眼里的一名“乖孩子”,腼腆又安静,学习踏实勤奋,对待每一件事都认真负责。当疫情爆发时,面相“文弱”的他却“爆发”出令人震撼的力量---义无反顾地报名加入抗击疫情的一线,“疫情防控,没有人是局外人,没有事是份外事,就算是为迎接美好的春天奉献一份青春力量吧!”小伙子说这句话时腼腆的表情中透着坚韧和果敢。

图片2.png

简陋的防疫点一到晚上就四处漏风

他的工作岗位位于村子入口处临时设置的一个防疫站点。每天的工作就是五个字:拦、查、问、测、记。拦人员,拦车辆;双向查,查双证;问来向,问去向;测体温;信息登记和发热登记,工作内容繁琐和忙碌。加上防疫站点的硬件设施简陋,在工作的前几天气温低,而且他的工作时段是夜晚,寒风吹得他手脚麻木,耳朵也被冻伤了。参与到值守点的工作,胡波感受到了防疫工作的繁忙琐碎,体验到了基层工作者的不易。

图片3.png

深夜值班的胡波

有次晚上值班,突然雨雪交加。一对夫妻刚从老家回来,当时已是凌晨三点,根据规定不能放他们进村。胡波没有生硬的讲规则,他认为“非常时期里平凡人之间应该展现出不平凡的温暖”,耐心又详细地给这对夫妻解释了相关规定,并给他们提出了合理建议。在这个过程中,最让他感动的是这对夫妻的理解和支持,尤其是他们临走前的一句“你们辛苦了”让这个寒冷的冬夜变得十分温暖。 后来随着疫情好转,村里有了新的规定:允许外省人员返沪,但是必须要进行信息登记和体温测试,还要房东亲自到站点接人,才能进村。记得有天凌晨三点,房东接到了住户的电话,没有多说就出来接人,临走时对他说了一句“有你们守在这里,我们睡得很放心。”那时他感到身上责任重大,而村民的理解和信任让他对完成工作、战胜疫情信心满满。这份温暖、这份信心、这份感动,应该不仅仅属于胡波,也属于那对夫妻、那位房东,更属于千千万万为抗疫阻击战做出自己贡献的每个中国人!

图片4.png

图片5.png

坚守岗位的胡波

自学校的网络授课开始后,他仍然坚守在自己的抗疫站点。白天他利用手机网络进行学习,到了晚上,他又变身为抗疫工作者,工作在抗击疫情的一线。他不喊累,因为他坚信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;他认真坚持上网课,因为他是一名学生,认真学习他责无旁贷!村里得知后非常支持他的学习,想要给他减轻工作任务,但是他坚决谢绝了大家的好意,坚持白天上课,晚上上班,偶尔遇到课多时,身体会也感到有些吃不消。但是凭着坚强的意志以及队长和“战友”们的帮助,他咬牙坚持,做到了工作学习两不误。在这期间,他感受到了学校、老师和同学的关怀,感受到了队长的战友的体谅和帮助,让他在前进的路上动力十足!

图片6.png

坚持学习的胡波

“疫情就是命令,防控就是责任,我们年轻人更不能落后。”说到加入防疫志愿者的初衷,胡波动情地说道,“我一定守好阵地、完成任务!”青年心向党,抗击疫情冲在前---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他,加上在兄弟连养成的坚韧不拔品性,为了党和国家,责无旁贷站了出来,投身一线。

下阶段他会更加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,在保证学习效果的基础上继续为战胜疫情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!